何者海报剧照

何者正片

  • 佐藤健,有村架纯,二阶堂富美,菅田将晖
  • 三浦大辅

  • 剧情片剧情

    日本

    日语

  • 2016

    @《何者》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剧情片

    @《何者》相关影评


    昨天入试考完,面试发挥不好心情低落。
    发疯买了早上9点半的电影票。想着上映首日赶快把半年前就在期待的《何者》看了。
    进场后竟然发现初日的第一场竟然还有十多个人。开始前依旧是广告,看了一下,今年再无期待的片子,今天看完不用再来电影院了。
    何者开头部分就是个普通的青春励志奋斗片。剧情也极为普通。几个年轻人因求职而聚在一起。昨天晚上喝了点酒,看得整个人昏昏沉沉的,前部分就靠主演们的颜值撑着着。村花真是美啊。
    前部分剧情虽然沉闷,但铺垫了不少伏笔,高潮大反转的时候倒也理所当然。最后大量推特刷屏,又到了考日语水平的时候了。说到底成年人的友情究竟是什么呢,细思细恐啊。
    说到底生活就是一场戏啊。
    有求职2年都没拿到内定,退出剧团后还暗暗期待别人也放弃,用上帝视角看人的人。
    有父亲出轨导致母亲抑郁,被喜欢的人拒绝了两次,为了现实不能不面对现实的人。
    有看重求职却飞奔去面试,交往三周不到就和男人同居,名片上强调自己担任过的职位自己名字却印在不起眼位置的人。
    有从结束乐队后,为了能与那位笔译的心上人在职场相遇而只向出版公司求职的人。
    有孤芳自赏,叫嚣着这个社会需要个体求职是随大流迷失自我,平时没事拿本书装逼却会提前一小时抵达面试地的人。
    有放弃求职,为了想成立自己的剧团而每个月都推出舞台剧的人。
    各种各样的角色,各种各样的人生。
    在由各种各样的人来组成的社会里,なにものでもない(“你”什么都不是)。
    说到底,现实不就是这样。
    看takeru的角色有时感觉就像在照镜子。心痛又心酸。作为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阴暗面。
    高潮部分,白富美和takeru飚戏,剧情可以间接概括为一个小写的撕逼。
    然后高潮部分用舞台剧的方式,在舞台上以几个布景重新回顾了电影前部分几个主要细节。台上谢幕,观众鼓掌后,才发现本是看戏的自己成了演戏的人,而在意的那个人却至始至终在座位上看戏。
    村花的角色大概才是最“现实”活在“现实”里的人。因为自己太现实而被甩,因为父母离婚而不得不现实,为了现实而不得只能向有福利待遇的大企业求职,无论职位高低只求能提供让母亲能搬来自己一起居住的职工公寓,只求一份没有外派的稳定工作。她是5个人里最先拿到内定的人,也是最清醒认识到现实的那个人。也知道自己身边的朋友在“演戏”,却没有像他们一样装作在“看戏”。
    在别人在贬低男主角演过的戏剧的时候,她会一反平时低调沉默的样子去维护朋友。
    “不知道你说这些用了多少时间思考,如果说出这些话没有经过大脑思考,那我希望你听我一言。”
    就连反驳也是这样开头。
    村花这个角色没有否定任何人,或者说这个角色只否定了自己。“因为我太现实了,我不能去阻碍有憧憬人的他,所以我两次的表白都会被拒绝。”
    电影最后是takeru的角色在求职面试上在一分钟内描述自己,他用断断续续的语言描述着自己那个还在坚持自己戏剧梦想的朋友。一分钟内说不完,结束发言后,电影就此结束。
    电影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主题曲唱完也没有彩蛋。
    因结局而莫名其妙得心里不爽,我干脆离开电影院后去了趟书店,翻了翻原作的结局。
    原作末尾写着“发言时间到了,面试人员兴致勃勃想继续听他继续说下去。他结束发言,觉得这次面试肯定没戏了。但是,似乎也没关系了。”←大意。
    总觉得电影结尾差一把火,没能燃起来。
    片子就90多分钟,不长,最喜欢里面话剧形式再现剧情的那一幕。里面穿插的主角朋友拍的话剧也是逗逼有趣。
    这部电影简直是推特的广告片,片尾的赞助列表简直长到吓人……男主手机用的爱疯,各种公司企业,化妆协助还出现了sk2……
    来日本后从《食梦者》到《世界上如果猫消失》再到《何者》,总觉得找不到当年看《beck》时的感动了。takeru从《电王》出道一晃十年,青涩单薄的少年成了a社的电影担当,但超越自我真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等你上剧了。2017也是电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