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邻家更幸福海报剧照

总觉得邻家更幸福全10集

  • 深田恭子,松山研一,平山浩行,高桥玛莉润
  • 品田俊介,高野舞,相泽秀幸

  • 日本剧

    日本

    日语

  • 2018

@《总觉得邻家更幸福》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日本剧

@《总觉得邻家更幸福》相关影评

【内含剧透】

在朋友圈推荐这部剧的时候,我思考了很久如何用三言两语总结这部剧是关于什么的,最后是这样写的:

关于家庭的多种定义,关于是否生育儿女

关于生活,关于理解也关于爱

关于家庭的定义

这部剧的主线故事由四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展开——传统的、由父母和两个女儿组成的小宫山家、结婚多年想要孩子却不孕不育的五十岚家、带着新式思想选择事实婚姻与丁克的亮司和千寻以及在是否公开出柜中挣扎的同性伴侣涉和朔家。剧里利用“共同住宅”这一新居住方式的设定将不同的家庭融入同一个生活图景中,预示着未来社会“家庭定义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也通过四家人的冲突与和解告诉观众——这一趋势虽然开放与光明,但势必会伴有冲突,只有敞开心扉相互理解,才能共建更包容的社会。

关于父母,也关于儿女

“孩子”是贯穿全剧的主题与核心,主线的四个家庭的故事都与孩子有关:五十岚家夫妻和睦,但想要孩子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在漫长和煎熬的不孕不育治疗中磕磕绊绊;小宫山家的太太对孩子倾注所有,忽略丈夫的看法,因为“怕孩子受影响”而反感一起生活的同性伴侣,也因为热爱催生引发千寻的反感,接连推动本剧两次大型纠纷的发生;亮太和千寻本打算自由到死选择丁克,却因为亮太前妻的意外去世开始接受要与儿子亮司一起生活;阿朔想要公开出柜,也想领养孩子构筑圆满的家,但年上的同性伴侣广濑涉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出柜的边缘犹豫。

是父母,也是父母的儿女

本剧的一大亮点在于,明线的四户家庭都是以“一家之长”的形式存在,但他们其实也是别人的儿女。八位主角的原生家庭在剧中通过情节或台词或多或少地被提及,合理地解释了他们性格和行为的成因。因为受到生母的虐待,千寻拒绝成为母亲,却因此而跟丈夫与已故前妻的儿子惺惺相惜;因为从未收到父母的肯定,却在孩子出生时得到了父母的夸奖,小宫山太太以“成为母亲”为自己价值的体现;因为没有父母,阿朔一直想要一个家庭,想要大大方方地与伴侣生活在阳光下;但因为有着严苛的父母,阿涉一路循规蹈矩、唯唯诺诺,深藏自己的性取向。

恰到好处的反套路

作为背靠厚生劳动省的主旋律电视剧,《邻家月更圆》承担着“催生”的重任,但除了为一番主角五十岚夫妇设定的不孕不育治疗剧情中的科普情节外,全剧并未强制输出生儿育女好的价值观,而是自然地呈现不同类型家庭共融共处的酸甜苦辣,任由观众自行选择与评价。

本剧的第二大亮点便是:不仅没有强行输出价值观,这部剧还恰到好处地设定了“反套路”的情节,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五十岚夫妇在倒数第二集苦尽甘来通过人工授精成功怀上了孩子,却在集末流产。观众伤感之余理解了人工受精的成功率与风险,而五十岚夫妇也转变思想,明白了在婚姻一开始就预设有孩子的未来的同时,也应当设想没有孩子的未来,这个未来并不可怕,因为还有更珍贵的彼此。

千寻接受了前夫上一段婚姻的孩子,通过大小事情互相建立了信任,但并没有设定继子叫妈妈的老套煽情场景,而是借由千寻口述定义了新式的关系——因为(失去母亲)而同病相怜,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大人,对一起生活的小孩尽最基本的有限责任。这套说辞有着日剧台词的现实感与疏离感,但却合理且真实——生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无可取代,而作为父亲的新伴侣我会用我的方式与你共处并守护你。比起母子,更像朋友,千寻和亮太的故事着墨不多,但让人印象深刻。

小宫山先生认为高薪却忙碌的工作让他失去了和家人的时间,因此偷偷辞职,却因为这份中年冲动导致家庭陷入财政危机。作为太太的深雪虽然一开始仍然抱有希望力劝丈夫再就业,但丈夫的新工作收入大不如前。经过了离婚危机重修旧好后,小宫山太太决定自己重新开始工作,不仅找回了梦想,也给了丈夫和孩子空间。

对于同性情侣在小区同住的事实,小宫山太太是最大的反对者,反对原因也是最老土的“怕影响小孩”。然而因为小女儿走失被同性夫夫中的阿朔所救,一家人在医院中目睹同性伴侣的亲密拥抱后,年幼的小女儿告诉母亲,学校的老师早已告诉他们同性相爱也是自然现象,大家的思想都在放开,只有固执保护孩子的母亲一人停滞不前。

关于理解与爱

为了诠释相互理解的主题,串起四个家庭制造交集,编剧为四个家庭都设定了一个“秘密”:

小宫山家——高薪厚职的成功人士小宫山先生偷偷辞职,成为无业游民;五十岚家——大器和奈奈要不上孩子,偷偷接受不孕不育治疗;杉村家——突然身故的前妻的孩子要加入丁克夫妇的生活;广濑家——对外宣称的侄子青木朔,其实是广濑涉年下的同性伴侣。

而本剧的第三大亮点就在于,透过这些秘密的公开引发的冲突串联了每一个家庭,也最终让他们相互理解。

在短短十集中,所有主角一共大集合五次,小集合约4次,每一次的大集合都迸发大转折和大矛盾,而通过小集合中的沟通逐渐形成“结盟”与“和解”,在最后一次大集合中奔向大团圆结局。

第一次烧烤派对--- 小宫山太太的催生话题引起不快,与千寻争执 --- 奈奈向千寻公开不孕不育

第二次烧烤派对--- 朔和涉被动公开出柜 --- 小宫山太太希望广濑家搬走 --- 不欢而散

男性角色(大器、亮司、小宫山)聚集 --- 小宫山公开失业,各自公开秘密

第三次聚集--- 小宫山家小女儿走失 --- 阿朔找回 --- 小宫山太太承认错误,与广濑家和解

女性角色(奈奈、千寻、小宫山太太)聚集 --- 为亮太做蛋糕 --- 小宫山与千寻关于孩子的话题和解

第三次烧烤派对 --- 奈奈流产 --- 奈奈和大器转变思路暂停治疗

第四次烧烤派对 --- 亮太为千寻和父亲举办婚礼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通过主线故事中自然带出的社会议题,点到为止,但是增添了真实性也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其中包括大器的妹妹和妹夫讨论的顺产和剖腹的争论、奈奈因为不孕治疗而影响工作引起同事的不满、奈奈家与大器家对于试管婴儿与未婚先孕的态度、没有出柜的阿涉在被异性同事示爱后的处理方式......所有的议题都与你我息息相关,而主角们的答复都堪称三观满分的标准答案,其中关于是否要孩子的一段更是被截图与多个营销号轮流转发。

诚然,本剧因为背负的主旋律责任在人物设定上过于理想化(大器和奈奈以及大器的原生家庭实在太过完美,没什么缺点,让我羡慕却感觉缺乏现实感),同时四户家庭着墨比重不同导致有的线收尾略仓促(小宫山夫妇重归于好时先生说是因为太太“把女儿们教育得很好”这点太过牵强,阿涉的妈妈在结局突然接受儿子出柜,转变缺乏说服力)。

但是,这部剧不失为生活日常剧中瑕不掩瑜的好剧,三观够正也开明,平实动人,在设置明线暗线与主线间交集中自然而不牵强,温暖人心,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