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双魂海报剧照

碧水双魂HD

  • 张小清,何晴,高玉倩,张绮军,陈希,孟谦,陈红冰,孙吉祥,张琦军
  • 岑范

  • 剧情片

    大陆

  • 1986

@《碧水双魂》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剧情片

@《碧水双魂》相关影评

富阳江之鱼,富阳山之茶;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卖我子,破我家,衣食无处觅,何以度生涯,何处是天涯。这段唱词在电影中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阿端回乡探母返回杂艺班路上,隐隐约约传来一阵歌声,辽阔悠远,歌词也不甚真切,凝神远望原来是一个小女孩骑在牛背上所唱;第二次是晚霞在宴会上为吴江王所唱,歌词句句真切,第三次是片尾。这段唱词,在电影中有着关键作用,串联起了影片的情节,因为这首哀婉凄美的小调,阿端得知晚霞与自己是老乡,两人因此互生情愫;也因为晚霞的舞蹈与这首歌谣,晚霞被吴江王看上,进而被索走,第二次自杀。这首小调,出自明代文人谈迁的《枣林杂俎》,不仅是影片重要的线索,也是其主题思想的集中表现。普通百姓并没有因为鱼肥茶美过上富足生活,反而因为统治者的贪得无厌,民不聊生,家破人亡。这首小调,便是对这种社会不公的控诉。电影中,小调唱辞做了部分修改调整,主题更集中。原作录如下:富阳江之鱼,富阳山之茶,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昊天胡不忍,此地亦何辜?鱼胡不生别县,茶胡不产别都?富阳山,何时摧,富阳江,何时枯?山摧茶亦死,江枯鱼乃无。呜呼,山难摧,江难枯,我民不可苏!(见于明·谈迁《枣林杂俎》,称《富春谣》,亦或《富春茶鱼歌》)(富阳江,即富春江,明代此处有贡茶)晚霞唱小调时,心中想来定万分凄楚,因不堪淮王凌辱跳江自杀,来到龙宫,依然是作为玩偶,为富春江龙王表演歌舞,而统治者(电影里的吴江王,淮王)却听的津津有味。他们欣赏晚霞的美貌与歌喉,却不会理解晚霞内心的苦楚与普通百姓的苦难。这部电影,共穿插了三首小调,这首最喜欢,另两首就不录了,留点儿悬念,也许有人喜欢这部剧。这部剧,单单是其中的杂技歌舞表演,和质朴美好的曲子,便值得回味。何晴真是大美人儿呀,虽然整部剧都黑乎乎的,光线很暗,何晴依然很美。毕竟是改编自《聊斋》,恐怖的镜头有几处,挺吓人。因为曾经有《山村老尸》做铺垫,以后的鬼片被吓到的不多。故事虽简单,这样的故事却历朝历代都在发生,也不是每个恶人都会受到惩罚。就算恶人受到惩罚,阿端和晚霞也成了鬼,晚霞的父亲疯了死了,阿端的母亲也老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恶人受到惩罚又怎样,那些伤害伤痛,是无法弥补也弥补不了的。80年代的老电影,布景真的很棒,老片就这点好,什么都让人觉得真实,那布谷鸟的叫声,悠悠的江水,热闹的赛龙舟和杂技表演,每一样都好,叫人看了从心底里感动。不像现如今,许多古装剧里的布景连花树都是假的,比如《楚乔传》。(楚乔粉不要批我哦,无论怎样肯定赵丽颖的演技,这部剧劣质的布景都存在)解姥姥的舞剑也好,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底盘很稳。台词功底也好,没有字幕,完全不影响看剧。(歌词有字幕)觉得好玩的是,在外学徒的儿子见了妈妈,居然有一个大大的拥抱,印象里中国人不大这样表达情感,吃粽子的细节也好。儿子带回家的粽子,母亲不舍得吃,让给儿子,儿子非要母亲咬上一口才吃,母亲就笑着咬去一个尖尖儿,儿子狼吞虎咽吃起来,非常小的细节,但是处理的很好。这世界,暴虐的同时,也总是充满着温情,比如温暖的解姥姥,善解人意的郦莺。阿端跌落龙宫时,解姥姥不忍告诉他他已经死去的事实,只说日后你就明白了。带他去见龙王,拉着他的手,像对自己的孩子。富春江,就是中学时学的那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中的江水,也是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故乡。郁达夫小时候,塾师曾教给他《富春谣》,便是电影中晚霞唱的小调。郁达夫后来为国奔走,为抗日出力,立志赶超前人,为家乡百姓做事,也未尝没有这首小诗的影响。富春江风景秀美,古往今来歌咏赞美的文人骚客络绎不绝,以富春江为题材的绘画也不少,最有名的当属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郁达夫也是极为喜爱自己的家乡,写下许多关于富春江的诗文。现在的富春江如何呢?真想去看看呀。乘一艘小船,顺流而下,走一走富阳至桐庐的水路,看一看两岸的风景。——2017年9月22日依烟于海上